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

想出海的企业,最近都去香港了!

2025-10-18 14:48 来源:证券之星

放眼当下,中企出海热情高涨,出海已从过去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出海主体也从头部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不过,企业出海征程并非一帆风顺,面临市场调研、监管差异、政策信息获取等多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联系人”持续加码支援,不仅启动“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提供多维度服务,还凭借自身优势成为企业出海的重要“启航点”,助力企业在机遇与挑战中拓展海外市场。

出海成企业“必选项” 香港再加码支援

“我在香港,经常一天三顿工作餐都是和有出海需求的内地企业一起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邱达根的直观感受,可折射出当前内地企业谋求出海发展的热情。

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正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出海。近期,香港特区政府组建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正式启动,该出海专班由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及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共同组成一站式平台,还吸纳了当地多家商业机构和专业团队,共同支援有意拓展海外业务的内地企业。

负责督导该专班的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透露,该专班的相关工作将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合作共赢,促进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发挥协同效应;二是拓展网络,扩展国际视野;三是实效为本,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支援,涵盖税务、法律、融资、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障等多方面咨询服务。

事实上,中国企业出海早已不是新鲜事,在2001年后一度高歌猛进,中国商品早已畅销全球。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压力,近两年出海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和特点,体现在:企业出海从过去的“可选项”发展为如今的“必选项”;出海企业已从传统的商品出口向全产业链的布局;出海的企业也逐渐从过去的行业头部企业、互联网巨头转向中小企业,他们以商品、技术叠加品牌的策略开始逐渐占领海外细分市场。“从我对接的企业来看,他们的估值多在10亿元—100亿元之间,这些企业很多是内地某个省市、某个领域的隐形冠军,过去大部分收入都在内地。”邱达根表示。

数据也有所印证: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8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球份额11.9%。我国3.4万家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

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出海“启航点”

“我们近期计划在香港开设全资子公司,先拓展当地市场,再走向日韩等市场。”深圳软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深度聚焦AI数字创意、AI智慧办公及AI数据管理等软件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总裁助理兼商务副总监周琼对记者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在欧美、日韩等市场有所布局,但仍未在境外设立团队和分公司,如今计划先在香港落地,借助香港的国际化网络和资源,探索海外开设分公司的可能性。

不难发现,香港已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跳板之一。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2024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960家。其中,来自内地的驻港公司数量最多,达到2620家,占比超过26%。

就在近期,香港再次引进了第五批共18家重点企业,其中还包括内地的社交媒体公司小红书。据悉,随着本批企业加入,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的重点企业伙伴总数正式突破100家。

香港能给出海企业带来哪些赋能?邱达根指出,香港能在多个领域帮助企业出海:一是标准,香港可通过无人驾驶、医药审批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助力企业出海;二是资金,香港资本市场降低上市门槛和减少审批时间,帮助科技企业募资;三是人才,香港正在吸引国际人才回流,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四是国际招商,香港可帮助内地科技企业获得国际资金支持;五是出海服务,通过举办博览会、组织赴东南亚参展,助力企业出海。

“越来越多内地企业正开拓海外市场,这些企业不只需要资金,更需要合适的策略和海外网络,以及能够提供信心和保障的出海基地,香港真正能够担当这个角色,能够作为企业出海的启航点。”丘应桦表示。据香港投资推广署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已协助286家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财资中心或离岸贸易公司,同比增长46%。

出海热下如何破解“远征难题”?

尽管内地企业出海需求持续高涨,但全球化征程绝非坦途,从市场适配到政策对接,从监管差异到文化融合,一系列复杂挑战正考验着企业的海外拓展能力。

深圳一家专注环保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计划以香港为起点设立分公司、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但公司负责人直言,即便在香港展业也面临“信息壁垒”,“香港离深圳很近,可我们很难直接获取当地产业政策,也没有明确的对接渠道,只能靠熟人牵线了解信息。连本地业务都有不小挑战,真正走向全球的难度可想而知。”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业务专注于量化交易软件的研发,目前在国内增长较快,计划拓展海外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国内及国外监管层对量化交易软件的监管态度;二是文化差异,需要了解当地客户的使用习惯、征信水平等。

对于企业出海的破局方向,腾讯公司副总裁韩开创此前在公开论坛上给出建议:企业布局海外,除了重点关注政策合规、文化习俗适配,还需精准评估当地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与自身业务的匹配度;同时,配套基础设施能否支撑业务运转、技术能否形成标准化并获得当地认可、是否有成熟的生态合作资源与人才落地条件,都是决定出海成败的关键因素。

校对:杨立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文章

  • 试驾丨大众途锐“全能”所换来的出行自信
    试驾丨大众途锐“全能”所换来的出行自信

    如果用拟人的手法去形容大众途锐这款车,刚毅的性格和硬汉的形象无疑是它留给车迷们的深刻印象。这不仅归因于其名字由来于有“沙漠骑士”之称的图瓦雷克民族,更因为PL71平台的第一代大众途锐强大的越野能力,这为之后的途锐车型树立了坚实的榜样基础。如...

  • 比亚迪元PLUS冠军版:加量还降价
    比亚迪元PLUS冠军版:加量还降价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上市19个月就迎来第50万台新车下线、销售市场遍布全球58个国家的比亚迪元PLUS,近日也正式推出了“加量还降价”的元PLUS冠军版车型。新车共推出五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3.58-16.38万元。起步价从...

  • 小米汽车新专利公布:可根据用车习惯提前唤醒车辆
    小米汽车新专利公布:可根据用车习惯提前唤

    小米汽车表示,目前,一些车辆已经支持远程控制。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开启空调、解锁闭锁等。但在一些场景中,对于用户的操作请求,车辆的响应时长较长,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而小米汽车近期公开的专利将允许车辆获取用户用车记录,并根据记录从...

  • 福特汽车与加拿大工会达成初步协议,避免了罢工
    福特汽车与加拿大工会达成初步协议,避免了

    盖世汽车讯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9日晚些时候,福特汽车与加拿大工会达成初步协议,进而避免了罢工。工会在一份声明中谈到初步协议时表示,“我们动用了工会最有力的武器:罢工权。这些成果是经过数周的艰苦谈判才取得的。”福特加拿大分公司在一份声...

  • 中国汽研联合中检欧洲公司成立中国汽车欧洲中心
    中国汽研联合中检欧洲公司成立中国汽车欧洲

    9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巴塞罗那信息服务中心暨中国中检-中国汽车欧洲中心”成立及揭牌仪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主会场及中国北京分会场举行。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加泰罗尼亚政府贸易投资局、巴塞罗那市政府经济推广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中检...